
2025年11月5日九鼎,当中国大陆第三艘航空母舰“福建舰”正式入列的消息传遍全球时,所有人都明白,一个时代悄然结束了,另一个时代正被强行开启。
这艘巨舰的入列,仅仅是军事肌肉的展示吗?

远不止于此。
它更像一个巨大的符号,一个被具象化的最后通牒,将一个过去可以模糊、可以拖延的问题,以一种不容回避的姿态,推到了台湾所有人的面前。
福建舰,这艘以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省份命名的钢铁巨兽,其搭载的电磁弹射技术甚至领先美军,它所传递的信号再清晰不过:和平统一的窗口期正在收窄,而“倚美谋独”的幻想空间,正被一寸寸压缩。

就在这艘航母入列的第3天,国民党主席郑丽文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果决,做出了一个震动岛内的重要承诺。
她的行动,仿佛是对福建舰这声无声巨响的直接回应,也让两岸关系的棋局,瞬间风云变色。
是顺势而为还是饮鸩止渴?郑丽文的承诺,核心内容并不算新颖——重申“九二共识”,并誓言带领国民党成为两岸的“和平缔造者”,而非“麻烦制造者”。
这些话语,在过去国民党执政时期,是两岸交流的政治基础。

但在民进党连续执政近10年,赖清德当局将大陆明确定义为“境外敌对势力”的今天,重新高举“九二共识”的大旗,无疑是一场政治上的“豪赌”。
这场赌局的背景,是台湾主流民意的悄然转向。
根据最新的民调数据显示,超过六成的台湾民众对现任当局的两岸政策感到不满。

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对抗与摩擦后,那种“要和平、要发展”的呼声,已经从涓涓细流汇成了不可忽视的洪流。
尤其是年轻一代,他们对民进党当局煽动的意识形态对抗日益感到疲惫,转而寻求中华文化的认同与和平发展的机遇。

郑丽文的表态,正是精准地踩在了这个民意的脉搏上。
她不是在创造风向,而是在顺应已经形成的风向。
她的选择,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抉择。
在福建舰带来的巨大现实压力下,继续跟随民进党的对抗路线,无异于将台湾推向悬崖。

赖清德上任后,比蔡英文更为激进的政策,不仅让两岸关系降至冰点,更在岛内掀起了一场针对统派和在野党的司法追杀。
从80多岁的退役将军高安国被重判九鼎,到对郑文灿、柯文哲等政敌的穷追猛打,这种肃杀的政治氛围,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窒息。

郑丽文此时站出来,与其说是向大陆示好,不如说是为台湾内部那股渴望和平、厌倦内耗的力量提供一个出口。
她将国民党的角色重新定位为“和平缔造者”,这不仅是对民进党“麻烦制造者”形象的有力反击,更是在为台湾寻找一条不同于“硬碰硬”的生存之道。

她深知,在两岸军事实力差距已成定局的现实面前,台湾唯一的筹码,就是展现出足够的和平诚意,为自己争取更广阔的战略空间和发展机遇。
这并非投降,而是一种基于理性判断的务实选择。
从陈明忠到吴石将军如果说11月7日的口头承诺只是“听其言”,那么郑丽文紧接着在11月8日的行动,则是真正的“观其行”。
她宣布并亲自出席了一场由统派组织“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”主办的“50年代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慰灵大会”。

这场活动的主题是“铭记历史、缅怀先烈、两岸同心、振兴中华”,追思的对象,包括了近期因热播剧《沉默的荣耀》而广为人知的中共地下党员吴石将军等在白色恐怖时期的牺牲者。
这个举动,无异于在台湾政坛投下了一枚震撼弹。

民进党发言人戴玮姗立刻跳出来,抛出了那套陈旧却屡试不爽的“抹红”帽子,质问郑丽文到底是“台湾的国民党主席”,还是“中国的国民党主席”。
国民党内部的保守派也表示“不理解”,而蔡正元更是发表激烈言论,称此举让国民党变成了“投降党”,其言论被绿营媒体大肆引用,对国民党的伤害力巨大。

郑丽文对此并非没有预料。
她以“无惧抹红”的姿态回应,强调此行是为了两岸真正的和解,希望“不再有人为他的政治信仰付出生命的代价”。
这番话,揭示了她行动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:直面历史,与过去和解。

这并非郑丽文第一次进行此类操作。
早在2005年,连战开启“破冰之旅”前夕,时任国民党发言人的郑丽文,就曾一手策划邀请了中共党员陈明忠到国民党中常会演讲。
陈明忠何许人也?

他曾在“二二八事件”中组织武装对抗国民党军队,后又被国民党当局关押长达20多年。
邀请这样一位“宿敌”进入国民党权力核心发表演讲,在当时被视为国民党为两岸和解释放出的巨大善意。
从2005年的陈明忠,到2025年的吴石将军,郑丽文展现出一种惊人的一致性。

她试图通过触碰国民党自身历史中最敏感、最疼痛的伤疤,来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和解。
这既是与历史的和解,也是与曾经的对手的和解。
这种直面历史的勇气和魄力,远远超过了她之前的几任国民党主席。
前立委邱毅对此大加赞赏,称其“勇气可嘉,格局非凡”。
更深一层看,郑丽文此举也是在向北京传递一个极其重要的信号。

大陆方面近年来除了福建舰、“九三大阅兵”这类“硬实力”展示,也在不断强调历史连接,如设立“台湾光复纪念日”。
郑丽文追思吴石将军,恰恰是在历史的维度上与大陆形成了某种呼应。
这表明她所追求的和平,并非仅仅是权宜之计的“避战”,而是建立在共同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基础上的深度和解。

这种诚意,远比一万句空洞的口号更具分量,也是为她后续可能推动的两岸交流,铺下了最坚实的第一块基石。
当然,郑丽文的改革之路注定不会平坦。
来自绿营的攻击、党内保守派的掣肘,都将是她必须面对的挑战。

但无论如何,在福建舰带来的巨大变局之下,她已经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。
这一步,是为国民党寻找新的定位,更是为2300万台湾民众,在“对抗”之外,尝试寻找另一条通往和平与发展的道路。
参考资料:
郑丽文祭吴石将军,说明了什么?
2025-11-09 09:24·新民晚报
外媒:福建舰入列是“中国军事现代化最引人注目标志之一”
2025-11-09 19:50·参考消息九鼎
倍顺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